详情

第一次做”外柜‘

散文随笔 1607阅读
老学究
老学究Lv.18楼主+关注
2016-09-17 19:32 来自山东
第一次做“外柜”



按照我们鲁北农村的传统习俗,凡是那家农户里有人故去,都要由村里的治丧理事会全权配合其家属来处理后事,以期悼念死者,抚慰生者。

丧事也叫白事,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大事之一。如果死者是年纪较大且有子女的老人,又是在自己家中正常死亡,属于“寿终正寝”,这类丧事只要处理的隆重、肃穆、得体即可。可是这毕竟是死人的事,主家不可能准备的很妥帖,真要办理起来,却也有很多“道道”,倘若稍有闪失,也会贻笑大方。是否能把丧事办理好,全凭理事会和主家两方面的明白人。

治丧理事会的人,一般有五六人组成,为方便工作,常要分成两个小组,即“里柜”和“外柜”。“里柜”主要负责人员安排调动、宾客招待等事项,“外柜”是专门接待来宾、书写挽联挽幛、登记收纳礼品礼金等事务。

我第一次做“外柜”,是在去年六月的一天。那一天我们村的刘氏老人去世了,因为原来的“外柜”自家里有事脱不开身,需要临时找人代理此事,理事会的人经过斟酌,认为我做事认真细心,有文化,又能写得了毛笔字,就一致让我来做临时“外柜”。当理事会的人跟我谈了这事后,我想这是为乡亲们义务做事的机会,再说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,我能推辞吗?我只有不负众望,把事情全力做好。

出殡的这天,我提前吃了早饭,早早地赶到了主家。到了他家门前时,只见门前黑色帐门立起,花圈摆满了街道两旁,高音喇叭奏起了哀乐,孝子们胸戴白花,臂戴黑纱,(当地已移风易俗不再披麻戴孝)进进出出;乡亲们也陆续地来到了主家门前,他们有的是来帮忙,有的是来等候差遣,有的是来为老人作最后的送行…我径直来到早已放好案几的“外柜”,同主家、同合作伙伴作了简短的问询后,便开始了我的工作。

刘家在我们村是个大家族,亲眷较多,自然“报丧”的亲戚也多,据事先的统计共有三十家,再加上当地乡邻、直男可女的亲朋好友有送“人情”的习俗,就是每户(人)向死者家属奉上10元、20元、30元、50元、100元…不等的人情钱以示慰问。因而,从早晨起我就忙了起来,打招呼,问称谓,收礼金礼品,做登记,写挽联挽幛,安排接待,布置拜祭等等,还要随时与“里柜”、与主家沟通情况,做一些应急情况的处理。你要知道,在这些琐碎的事情里都有很多章法,拜祭有很多花样,根据亲戚的关系又有早拜、晚拜的区分;写挽联挽幛要根据对方的身份,讲究不同的写法;亲戚中有那虚闲的(如已定亲未成亲的亲戚),要有专人迎接、陪侍,不能有丝毫慢待;就是登记礼宾的姓名用字,也不能有丝毫的差错…这一切的一切,我按部就班,沉着应对。有那一时拿不准的事,我就及时向周边的诸位“高参”请教。在我应酬、写帐、安排诸事的过程中,不少乡邻时不时扭过头来看看某人随礼的多少,看看我写字的水平,观察一下我处置问题的能力,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是第一次做“外柜”,有的人对我能否把事处理妥帖尚存疑虑,能不格外关注吗?

至上午11时许,所有亲戚到齐了,随礼者已近尾声,我利用闲隙仔细汇算履簿上的金额,与现金出纳核对数据,还好分毫不差,我顿觉释然,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。这时,主家院内哭声骤起,人们开始忙乱起来,我知道这是“起灵”了,刘老夫人的一生就此圆满地结束了。

像往常一样,发丧后,主家要设简单的菜肴答谢治丧理事会的“里柜”、 “外柜”人员,并对前后事宜作出总结交代。席面上,主家将我们奉若上宾,千恩万谢,特别是对我这个代理“外柜”给予了充分的肯定,我顿觉受宠若惊,是啊,“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能为他人出点力、做点事情也是很荣幸的。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广告图片 广告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城市通